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力争用3年的时间,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市场份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品牌,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点鲜明、影响力广、创新力强的品牌体系,到2027年实现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溢价率达到30%以上……不久前,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印发《湖北省区域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下称《实施方案》),描绘出湖北省未来的区域品牌发展蓝图。
“商标品牌是提升地方产业核心竞争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方案》立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精准把握区域品牌赋能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为湖北省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商标品牌政策支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彭学龙表示。
夯实品牌发展根基
“《实施方案》是一项省级层面系统性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的政策文件,其目标清晰、体系完整、措施务实。”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徐升权表示,《实施方案》确立了以商标注册与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品牌建设方案,明确了商标品牌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方向,从强化商标布局、优化服务供给、重视商标品牌保护与规范使用等多方面出发系统部署了区域品牌培育举措,为湖北省的区域品牌培育工作描绘出清晰的“施工图”。
《实施方案》明确,要强化商标布局、夯实区域品牌发展根基,加快推进企业商标注册、培养区域品牌建设人才等具体措施。“商标是品牌价值的法律载体与市场识别核心,《实施方案》通过鼓励注册、培育优势、健全快速协同保护机制等措施,显著提升商标在品牌体系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为品牌资产积累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奠定法律基石。”彭学龙指出,依托湖北省得天独厚的高教资源,《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区域品牌建设人才高地,探索建立“区域品牌管家”制度,这种系统性人才培育策略,为区域品牌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认知基础与智力引擎,是激活区域品牌创新活力的关键。
“培育区域品牌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持续强化商标保护工作。”北京圣伟律师事务所律师苏科建议,要加强源头风险防控,严厉打击恶意注册申请;要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机制,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执法等方面形成合力,重点打击生产流通环节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优化品牌服务供给
“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品牌培育工作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区域品牌作为融合经济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效益的复合体,其培育过程本质上是对区域特色资源要素的系统性整合与创新性转化,从实践层面来看,成功的区域品牌培育能够有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慧春表示,《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聚焦现代产业集群,加强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要素的协同运用,充分体现了品牌建设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湖北省的“蕲艾”区域品牌为例,通过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促进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康养等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研发生产出四大类18个系列100多种产品,综合产值突破163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不仅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还显著增强了产业抗风险能力。这种发展模式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品牌赋能实现质量变革,这正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品牌不仅仅是用于识别产品或服务的标识,同时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每个地方的历史人文情况、地理条件等各不相同,相关产业的基础条件存在着一定差异。在区域品牌打造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融入当地独特元素,打造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区域品牌,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晏子楠表示。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区域品牌培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商标和地理标志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探索走出一条依托商标品牌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的区域品牌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本报记者 杨林平)